和大师的们的思想碰撞 登录 注册
加入支持让我们有继续维护的动力!会员畅享查看所有预告 立即购买

关于举办2023年植保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二十六)的通知


来源:
学校官网

收录时间:
2023-11-18 09:07:30

时间:

地点:

报告人:

学校:
-/-

关键词:

简介:

-/- 90
.gpCmsArticle00 a{color: rgb(30, 80, 16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gpCmsArticle00 table td img{border-bottom-style: none; border-right-style: none; margin: 5px; border-top-style: none; border-left-style: none }.gpCmsArticle00 table td{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text-indent: 0px; margin: 0px; font-size: 20px }.gpCmsArticle00 table{border-collapse: collaps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gpCmsArticle00 a:hover{color: rgb(186, 38, 54) }.gpCmsArticle00 table th{text-indent: 0px; margin: 0px; font-size: 1px } p{line-height: 1.8;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7px } 报告题目一:植物激素介导的水稻与病毒互作机制解析。 报告人:孙宗涛 研究员 报告题目二:植物对疫霉菌免疫识别机制解析 报告人:王  燕 教  授 报告时间:2023年11月19日(星期日)8:30-11:00 报告地点:植保学院932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孙宗涛,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植保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大豆“症青”防控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人才计划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植物病虫危害机理以及寄主抗性途径等方面研究工作,阐明了植物激素茉莉酸、脱落酸、油菜素甾醇以及生长素等信号途径间的交叉互作在水稻病毒侵染过程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多种水稻病毒共同靶向植物激素通路促进病毒侵染的新机制。首次报道了我国大豆种植区广泛存在着豇豆轻斑驳病毒,并且与大豆花叶病毒复合侵染加重危害大豆产量。系统地阐明了点蜂缘蝽危害特点及造成大豆“症青”病的规律。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Plant Cell、New Phytologist、PLoS Pathogens、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高水平期刊发表。 王燕,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2010年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植保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2014年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获博士学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苏省杰出青年项目。研究方向为植物对疫霉菌的基础抗性,主要围绕植物对疫霉菌免疫识别分子机制开展工作,研究成果在Nature、Nature Review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Pathogens、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获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项。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植物保护学院 2023年11月16日

购买下会员支持下吧...用爱发电已经很久了 立即购买

更多讲座报告

邮件提醒 短信提醒

本文节选自学校官网,仅提供聚合查看,所有立场、观点等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