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师的们的思想碰撞 登录 注册
加入支持让我们有继续维护的动力!会员畅享查看所有预告 立即购买

中南大学第三届“空天智能”论坛暨航空航天类人才高质量培养研讨会


来源:
学校官网

收录时间:
2024-01-17 09:32:19

时间:

地点:

报告人:

学校:
-/-

关键词:

简介:

-/- 99
中南大学第三届“空天智能”论坛暨航空航天类人才高质量培养研讨会发布时间:2024-01-12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_showDynClicks("wbnews", 1750499979, 3277)     function dosubc1029409() { try{ var ua = navigator.userAgent.toLowerCase(); if(ua.indexOf("msie 8")>-1) { window.external.AddToFavoritesBar(document.location.href,document.title,"");//IE8 }else{ if (window.external || document.all) { window.external.addFavorite(document.location.href, document.title); }else if(window.sidebar) { window.sidebar.addPanel( document.title, document.location.href, "");//firefox } } } catch (e){alert("无法自动添加到收藏夹,请使用 Ctrl + d 手动添加");} } 打印 为推动航空航天与智能技术的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凝练学科特色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助推创新人才培养,助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拟于2024年1月13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中南大学第三届“空天智能”论坛暨航空航天类人才高质量培养研讨会。 一、第三届“空天智能”论坛 时间:2024年1月13日 08:30-12:00 地点:茉莉花国际酒店A栋3A楼悦麓厅 主 题报 告 时  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08:45-09:10 空天组合循环动力基础研究进展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秦 飞 教授 09:10-09:35 超燃冲压及宽域组合发动机排气系统研究进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徐惊雷 教授 09:35-09:55 茶歇及合影 09:55-10:20 飞机的能源-推进系统与机体的一体化设计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高为民 研究员 10:20-10:45 涡轮基组合动力飞发设计挑战 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卢恩巍 副部长 10:45-11:10 空天飞行器气动力/热/结构耦合问题及可重复使用设计方法研究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发展中心       魏 东 研究员 11:10-11:35 AI驱动的先进结构设计与分析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高汝鑫 副教授 11:35-12:00 组合循环发动机安全智能控制技术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刘利军 副教授 二、航空航天类人才高质量培养研讨会 时间:2024年1月13日 14:30-16:40 地点:中南大学校本部升华楼718会议室 主 题报 告 时  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14:40-15:10 空天智能交叉融合性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与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谢凤英 副院长 15:10-15:40 科研育人初步实践总师型人才培养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秦 飞 副院长 15:40-16:10 思政元素驱动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中南大学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    杏建军 副院长 三、报告嘉宾 (一)“空天智能“论坛 1. 秦 飞 教授 报告题目 空天组合循环动力基础研究进展       嘉宾介绍 秦飞,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某专项发动机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火箭发动机、吸气式组合冲压发动机、燃烧智能控制等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2. 徐惊雷  教授 报告题目 超燃冲压及宽域组合发动机排气系统研究进展 嘉宾介绍 徐惊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动机内流气动力学、宽速域高速飞行器发动机排气系统、复杂流场的先进测量技术、流动控制与气动矢量喷管等研究。近5年主持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军科委X73项目、LJ重大项目、国防XX重点项目等。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期刊论文140余篇,含SCI论文77篇、EI论文62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3项。排名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特别是其余获奖人均为他指导的研究生。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批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纪念章、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等。是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和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的指导教师。 3. 高为民  研究员 报告题目 飞机的能源-推进系统与机体的一体化设计 嘉宾介绍 高为民,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副总设计师、研究员。曾就学于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从事飞机总体气动设计工作24年,在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从事飞发一体化设计工作13年。现负责飞发一体化设计专业建设,大力推进飞发联合数值仿真、地面台试验、试飞等工作。多次立功受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三项,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合著《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一书。 4. 卢恩巍  副部长 报告题目 涡轮基组合动力飞发设计挑战 嘉宾介绍 卢恩巍,601所创新总体部副部长,航空工业集团特级技术专家,高速飞行器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筹)副主任,长期从事飞机总体气动设计与高速飞行器技术研究工作。 5. 魏  东  研究员 报告题目 空天飞行器气动力/热/结构耦合问题及可重复使用设计方法研究 嘉宾介绍 魏东,2010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固体力学专业,现任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先后负责科技委基础加强、气动预研、试验技术、自然基金、四川省杰青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近20项。主要从事高速飞行器热防护与热安全研究,创新建立了高温结构内部大梯度温度场的超声波非侵入测量技术以及间断/连续混合有限元热安全分析技术,实现了飞行器异质防热结构高温热效应精细预测、防热效能高效评估和力/热匹配优化设计等,为科技工程、专项工程、863等重大飞行器型号关键防热问题攻关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全国发明展金奖1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参与出版专著2部。 6. 高汝鑫  副教授 报告题目 AI驱动的先进结构设计与分析方法 嘉宾介绍 高汝鑫,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包括计算结构动力学方法、随机振动和噪声分析方法、动力学拓扑优化方法等。在振动与噪声、计算力学、结构优化等领域的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提出了中频振动分析的混合边界元-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层合板/壳振动分析的辛空间波传播方法(SWBM)、基于EMsFEM的结构多尺度拓扑优化方法等,并担任JSV、CMAME、力学学报等期刊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JKW基础加强重点项目课题、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强度与结构完整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xx运载火箭的动特性预示及典型舱段的振动噪声环境预示。 7. 刘利军 副教授 报告题目 组合循环发动机安全智能控制技术 嘉宾介绍 刘利军,厦门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为《推进技术》期刊青年编委、福建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发研究院创新工作站。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智能控制技术、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数据驱动系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科委先进航空动力创新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科研课题、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科研课题等项目16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3项,获得2020年厦航奖教金,指导学生获得2020年全国大学生冰壶人工智能挑战赛一等奖、第六届厦门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七届中国空天动力联合大会优秀论文奖等。 (二)人才高质量培养研讨会 1. 谢凤英 副院长 报告题目 空天智能交叉融合性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与实践 嘉宾介绍 谢凤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名师,宇航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图像质量评价和质量提升、图像分割、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等,在遥感图像智能解译方向上有深厚积累。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子课题、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模式识别及航空航天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VC++数字图像处理》等。目前是中国宇航学会监事会监事、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医学影象专业委员会委员。 2. 秦 飞 副院长 报告题目 科研育人初步实践总师型人才培养      嘉宾介绍 秦飞,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某专项发动机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火箭发动机、吸气式组合冲压发动机、燃烧智能控制等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3. 杏建军  副院长 报告题目 思政元素驱动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嘉宾介绍 杏建军,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委员,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湖南省一流线下课程“航天动力学基础与应用”课程负责人,中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师。长期从事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科基金、863、载人航天和其他外协项目多项,近年来连续参与“嫦娥五号”、“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五号”等重大工程的回收保障任务,受到相关部门的书面感谢;获得湖南省第三届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组)一等奖,湖南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讲的“航天动力学基础与应用”课程获得连续5年获得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获评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 (三)会议主持 罗世彬  教授 罗世彬,中南大学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空天飞行器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国防科研项目50余项。担任多型飞行器总体技术负责人,在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组合动力技术等领域取得系列科研成果,入选“十五”、“十一五”国家创新成就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入选湖南省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60余项,两次荣立三等功。 (一审:徐健 二审:周明娟 三审:杏建军) 下一篇:我院举办第66期“空天纵横”学术论坛 分享到:61.4K

购买下会员支持下吧...用爱发电已经很久了 立即购买

更多讲座报告

邮件提醒 短信提醒

本文节选自学校官网,仅提供聚合查看,所有立场、观点等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