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支持让我们有继续维护的动力!会员畅享查看所有预告
立即购买
复旦大学李晓民教授:介孔纳米复合材料
- 来源:
- 学校官网
- 收录时间:
- 2025-10-21 18:25:31
- 时间:
- 2025-10-23 10:00:00
- 地点:
- 逸夫工程馆202会议室
- 报告人:
- 李晓民
- 学校:
- -/-
- 关键词:
- mesoporous materials, nanocomposites, self-assembly, interface engineering, rare earth materials,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 简介:
- 介孔材料是一类孔径在2~50 nm的多孔材料,以其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可调孔径、规整孔道和独特的限域效应等而著称。它是一类重要的基础材料,在能源、催化、药物递送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介孔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硅和高分子/碳材料,其组分单一、功能有限,难以满足复杂应用场景中的多功能需求,迫切需要发展新型功能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对其骨架组分和复合结构进行拓展。此次报告将围绕介孔材料合成中胶束组装动力学与骨架形成及界面组装动力学之间的适配和调控难题,重点介绍课题组发展的系列胶束自组装和界面组装调控新方法,以及通过这些方法制备的新型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稀土基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单晶介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非对称介孔纳米复合材料新家族等。这些材料的可控合成大大拓展了介孔纳米复合材料骨架组分和复合结构,从而实现各功能单元之间高效集成与协同,增强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在疾病诊断与治疗应用中的性能。
- -/- 10
报告介绍:
介孔材料是一类孔径在2~50 nm的多孔材料,以其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可调孔径、规整孔道和独特的限域效应等而著称。它是一类重要的基础材料,在能源、催化、药物递送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介孔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硅和高分子/碳材料,其组分单一、功能有限,难以满足复杂应用场景中的多功能需求,迫切需要发展新型功能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对其骨架组分和复合结构进行拓展。此次报告将围绕介孔材料合成中胶束组装动力学与骨架形成及界面组装动力学之间的适配和调控难题,重点介绍课题组发展的系列胶束自组装和界面组装调控新方法,以及通过这些方法制备的新型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稀土基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单晶介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非对称介孔纳米复合材料新家族等。这些材料的可控合成大大拓展了介孔纳米复合材料骨架组分和复合结构,从而实现各功能单元之间高效集成与协同,增强介孔纳米复合材料在疾病诊断与治疗应用中的性能。
报告人介绍:
李晓民教授,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A项目(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稀土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美纳米医药与纳米技术学会Rising Star Award等。主要从事多孔纳米复合材料设计合成及其纳米-生物交互作用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其中包括第一/通讯作者论文Nat. Chem. (2)、Nat. Synth.、Nat. Rev. Mater.、PNAS、J. Am. Chem. Soc. (12)、Nat. Commun.(7)、Angew. Chem. Int. Ed. (8)、Sci. Adv.、Chem、Adv. Mater.等,论文总被引13000余次。
购买下会员支持下吧...用爱发电已经很久了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