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师的们的思想碰撞 登录 注册
加入支持让我们有继续维护的动力!会员畅享查看所有预告 立即购买

关于举办2024年植保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四)的通知


来源:
学校官网

收录时间:
2024-03-14 16:16:19

时间:

地点:

报告人:

学校:
-/-

关键词:

简介:

-/- 95
.gpCmsArticle00 a{color: rgb(30, 80, 16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gpCmsArticle00 table td img{border-bottom-style: none; border-right-style: none; margin: 5px; border-top-style: none; border-left-style: none }.gpCmsArticle00 table td{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text-indent: 0px; margin: 0px; font-size: 20px }.gpCmsArticle00 table{border-collapse: collaps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gpCmsArticle00 a:hover{color: rgb(186, 38, 54) }.gpCmsArticle00 table th{text-indent: 0px; margin: 0px; font-size: 1px } p{line-height: 1.8;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7px } 报告题目:小麦抗病基因发掘及其机制解析  报告人:刘志勇  报告时间:2024年3月11日(周一)上午10:00 报告地点:植保学院932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刘志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课题组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学院岗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昌黎分校,后留校任教。1993年9月-1999年6月在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植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Plant Science)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至美国夏威夷农业研究中心(Hawaii Agriculture Research Center)继续博士后研究,发现了番木瓜中的初始性别染色体,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杂志。2004年7月回中国农业大学工作,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2016年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工作。曾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重大国际合作和面上项目、科技部863计划和农作物育种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科研项目。 课题组目前从事小麦基因组学和遗传育种研究,主要利用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手段解析小麦抗病性和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学基础,发掘小麦野生种、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中抗病基因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TL及其优异等位变异,进行面向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多抗高产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近年来课题组图位克隆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Pm5e 、 Pm24 和 Pm41 ,抗叶锈病和杂种坏死基因 Lr  13 / Ne  2 ,育成“农大399”、“农大1108”、“农大2011”、“农大2018”、“中科331”和“科麦1609”等小麦新种质和新品种,在黄淮小麦主产区推广。“小麦抗病优质基因资源发掘、创新和利用”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Theoretical & Applied  Genetics、Crop Journal等杂志上。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植物保护学院 2024年3月10日

购买下会员支持下吧...用爱发电已经很久了 立即购买

更多讲座报告

邮件提醒 短信提醒

本文节选自学校官网,仅提供聚合查看,所有立场、观点等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