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师的们的思想碰撞 登录 注册
加入支持让我们有继续维护的动力!会员畅享查看所有预告 立即购买

蟒山讲坛第二十九期: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深部构造,揭露地壳演化:古老化石俯冲与新生代碰撞造山


来源:
学校官网

收录时间:
2023-10-21 17:05:27

时间:

地点:

报告人:

学校:
-/-

关键词:

简介:

-/- 36
      主  题: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深部构造,揭露地壳演化:古老化石俯冲与新生代碰撞造山  时  间:2023年9月11日15:00  地  点:主楼C308  主 讲 人:高锐 院士  主讲人简介:高锐,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5月出生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1977年毕业于中国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1981年在中国长春地质学院获应用地球物理学硕士学位。   高院士长期从事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研究。在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青藏高原以及其他大陆岩石圈深部结构及其构造变形成因等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创新性学术贡献。尤其注重地球物理探测与地质构造相结合。提出并命名青藏高原存在面对面的陆陆碰撞新类型,揭示了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行为与陆陆碰撞深部过程,发现印度地壳并没有大规模俯冲进入亚洲板块;提出青藏高原北边界逆冲断裂(NBT)和龙日坝断裂是扬子地块西缘构造边界,从深部结构约束了青藏高原北缘和东缘的动力学过程;发现了隐伏于四川盆地之下的古老俯冲带,标志扬子克拉通早期曾发生碰撞拼合的深部过程。 高院士及团队主持完成了青藏高原3条岩石圈地学大断面(GGT)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总长度达到3500km。主持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超过8000km,为中国大陆深反射地震和深部构造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报告内容简介:报告将讲述高院士及其团队在不同地域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切开岩石圈,追踪其相应构造演化:四川、松辽盆地—化石俯冲与克拉通演化;中亚造山带东段—古亚洲洋消亡与增生造山;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与祁连山—陆陆碰撞、大陆深俯冲及陆内造山。 科学技术处 地球物理学院 二〇二三年九月七日

购买下会员支持下吧...用爱发电已经很久了 立即购买

更多讲座报告

邮件提醒 短信提醒

本文节选自学校官网,仅提供聚合查看,所有立场、观点等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