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师的们的思想碰撞 登录 注册
加入支持让我们有继续维护的动力!会员畅享查看所有预告 立即购买

讲座 | 翻译的力量——如何实现全球史的去欧洲中心主义 (主讲人:王马克 Marc Matten 教授)


来源:
学校官网

收录时间:
2023-12-12 09:00:28

时间:

地点:

报告人:

学校:
-/-

关键词:

简介:

-/- 85
讲座 | 翻译的力量——如何实现全球史的去欧洲中心主义 (主讲人:王马克 Marc Matten 教授) 2023-12-10 北京外国语大学第83次外国专家文化活动 Cultural Activity Series of BFSU International Faculty (No. 83)   讲座题目:翻译的力量——如何实现全球史的去欧洲中心主义 主讲人:王马克 (Marc Matten) 教授(德国埃尔兰根大学汉学系 当代中国史教授) 主持人:李雪涛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 院长、教授) 与谈人:任文(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 院长、教授);顾钧(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教授);吴礼敬(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吴思远(美国西华盛顿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聘副教授);   时间:2023年12月12日(周二)16:00-18:30 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校区图书馆五层学术报告厅 讲座语言:中文 主办方: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   讲座摘要: 后殖民主义批评自诞生以来就认为,当殖民者谈论被殖民主题时,他的言论无疑是霸权的表达。例如,传教士明恩溥(Arthur Smith)撰写的名著《中国人的素质》(1894)一书长期以来一直被批评为东方化中国。刘禾(Lydia Liu)、柯文(Paul Cohen)、杜赞奇(Prasenjit Duara)等学者不断指出,需要听到中国的声音来重新书写不再霸权的历史。事实上,加强跨语言和跨文化辩论是建立一个真正的全球学术共同体的相关步骤。 直到今天这个理想还没有实现。快速浏览一下学术出版物市场,不仅可以发现北美出版物占主导地位的持续的欧洲中心主义,而且还存在“翻译不对称现象”(asymmetry of translations)。中国图书市场上出现的西方出版物比西方图书市场上出现的中国出版物多得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文书籍在中国境外翻译出版,但这些翻译迄今未能对汉学以外的学科产生持久影响。本次讲座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就德国历史科学如何应对中国在全球人文学科中的贡献提供一些见解。

购买下会员支持下吧...用爱发电已经很久了 立即购买

更多讲座报告

邮件提醒 短信提醒

本文节选自学校官网,仅提供聚合查看,所有立场、观点等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