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师的们的思想碰撞 登录 注册
加入支持让我们有继续维护的动力!会员畅享查看所有预告 立即购买

讲座 |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个人与历史的纵横交织义(主讲人:施寒微教授 Helwig Schmidt-Glintzer)


来源:
学校官网

收录时间:
2024-04-09 13:20:30

时间:

地点:

报告人:

学校:
-/-

关键词:

简介:

-/- 119
讲座 |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个人与历史的纵横交织义(主讲人:施寒微教授 Helwig Schmidt-Glintzer) 2024-04-08 讲座题目: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个人与历史的纵横交织 主讲人: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 哥廷根大学 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 主持人: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教授) 翻译:陈猛(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 博士生)   时间:2024年4月11日(周四)15:30-17:30 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校区图书馆五层学术报告厅 讲座语言:德语(中文交传)   讲座摘要: 红色主线是个体自己的人生选择;而红色支线则是社会的约束,在中国以前被称为风俗习惯。这两者会出现纠葛,而且红线支线一直在变,有些时候还让人觉察不到它的存在。我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表达的哲理与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对“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区别联系起来。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动荡、革命和转变,也有“归心”意义上的转向。从欧洲的视角审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我试图将近代史与这样一种认识联系起来:“中国社会的解放问题,同时也是从世界市场强权中解放出来的问题”,(魏波渡 Bodo Wiethoff)。魏波渡在这里指出了“依附性发展”的概念和依附性辩论。几十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理解中国的知识界、文学、宗教等领域的发展态势。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主观性、听觉和味觉等范畴,以及启蒙运动、轴心时代、远和近等时空维度的秩序概念,同时也使用了比如在中国对佛教的接受、或对欧洲近代早期思想的辩论中所展现的辩论空间。

更多讲座报告

邮件提醒 短信提醒

本文节选自学校官网,仅提供聚合查看,所有立场、观点等不代表本站立场。